| 1人回答 | 89次阅读
空洞型肺结核治疗六个月可能出现病灶吸收、空洞缩小、痰菌转阴、症状改善等现象。治疗效果受病灶范围、药物敏感性、患者依从性、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1、病灶吸收治疗六个月后胸部影像学可见浸润病灶逐渐吸收,可能与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繁殖有关。部分患者需配合使用吡嗪酰胺强化治疗。
2、空洞缩小薄壁空洞经规范抗结核治疗后可逐渐闭合,厚壁空洞闭合较慢。空洞变化与链霉素等药物渗透性相关,需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
3、痰菌转阴多数患者治疗两个月后痰涂片转阴,六个月时痰培养应呈阴性。持续阳性需考虑乙胺丁醇耐药可能,应进行药敏试验调整方案。
4、症状改善咳嗽、咯血等症状逐渐减轻,体温恢复正常。若仍存在盗汗、消瘦需警惕治疗失败,可考虑加用左氧氟沙星等二线药物。
治疗期间须保证营养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听力变化。
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早期发热皮疹、进展期腹痛腹泻、终末期肝脾肿大腹水。症状发展可分为虫卵沉积期、急性期、慢性期三个阶段。
1、发热皮疹尾蚴侵入皮肤后出现局部瘙痒性丘疹,2-3周后出现间歇性发热伴荨麻疹样皮疹,血常规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腹痛腹泻成虫在肠系膜静脉产卵引发结肠炎症,表现为左下腹绞痛、黏液脓血便,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
3、肝脾肿大虫卵栓塞导致门静脉高压,触诊可见肋下肝脾质地硬化,超声显示门静脉增宽伴脾静脉迂曲。
4、腹水形成晚期肝功能失代偿出现蛙腹征,腹水化验为漏出液,可能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疫区接触疫水后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确诊后使用吡喹酮治疗,日常避免接触可能含有尾蚴的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