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9次阅读
空洞型肺结核治疗六个月可能出现病灶吸收、空洞缩小、痰菌转阴、症状改善等现象。治疗效果受病灶范围、药物敏感性、患者依从性、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1、病灶吸收治疗六个月后胸部影像学可见浸润病灶逐渐吸收,可能与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繁殖有关。部分患者需配合使用吡嗪酰胺强化治疗。
2、空洞缩小薄壁空洞经规范抗结核治疗后可逐渐闭合,厚壁空洞闭合较慢。空洞变化与链霉素等药物渗透性相关,需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
3、痰菌转阴多数患者治疗两个月后痰涂片转阴,六个月时痰培养应呈阴性。持续阳性需考虑乙胺丁醇耐药可能,应进行药敏试验调整方案。
4、症状改善咳嗽、咯血等症状逐渐减轻,体温恢复正常。若仍存在盗汗、消瘦需警惕治疗失败,可考虑加用左氧氟沙星等二线药物。
治疗期间须保证营养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听力变化。
成人接种乙肝疫苗需注意接种前评估、接种程序、禁忌症、接种后观察等事项。
1、接种前评估:接种前需检查乙肝五项指标,确认无乙肝病毒感染或抗体阳性,避免无效接种。
2、接种程序:按照0-1-6个月程序接种三剂次,第二剂与首剂间隔1个月,第三剂与首剂间隔6个月。
3、禁忌症:对疫苗成分过敏、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应暂缓接种。
4、接种后观察: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注意局部红肿、发热等不良反应,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
接种后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完成全程接种后1-2个月可检测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