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口底蜂窝织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切开引流、镇痛治疗、营养支持、口腔护理等方式治疗。口底蜂窝织炎通常由牙源性感染、外伤、免疫低下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口底肿胀、吞咽困难、发热等症状。
1、抗生素治疗
口底蜂窝织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青霉素钠、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需足疗程使用,避免耐药性产生。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血象变化,评估感染控制效果。
2、手术切开引流
当形成脓肿或感染扩散时,需手术切开引流。手术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口内或颌下切口排出脓液,放置引流条。术后需每日冲洗换药,保持引流通畅。严重者可能需多次清创,必要时行气管切开预防窒息。
3、镇痛治疗
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疼痛。严重疼痛可使用盐酸曲马多注射液等强效镇痛药。冷敷也可暂时减轻肿胀和疼痛感,但需避免冻伤皮肤。
4、营养支持
因吞咽困难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建议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高蛋白饮食,如牛奶、豆浆、肉汤等。严重者可短期使用肠内营养粉剂补充营养。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必要时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口腔护理
每日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3-4次,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棉球轻柔清洁口腔黏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吸烟者需严格戒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血糖升高会延缓伤口愈合。
口底蜂窝织炎患者需卧床休息,抬高床头30度以减轻肿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逐步过渡到软食,避免过硬食物刺激伤口。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伤口愈合。定期复查至症状完全消失,预防复发。
化疗期间一般可以戴矫正牙套,但需根据口腔黏膜状态和血象指标调整使用。若出现严重口腔溃疡或血小板减少,需暂停佩戴。
化疗药物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炎或免疫功能下降,此时佩戴矫正牙套可能加重黏膜损伤或感染风险。多数患者在血常规指标稳定且无严重口腔并发症时,可继续使用矫正装置,但需缩短复诊周期至2-4周,采用更柔和的加力方案。建议使用硅胶保护蜡覆盖托槽边缘,每日用含氟漱口水清洁,避免矫治器压迫牙龈。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3×10⁹/L或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金属托槽可能增加出血和感染概率。此时应更换为可拆卸的隐形矫治器,或暂时中断正畸治疗。放射性口腔炎患者需完全停用矫治器,待黏膜愈合后评估重启时机。
化疗期间维持口腔正畸需多学科协作。肿瘤科医生需监测血象变化,口腔正畸师应调整矫治力度,患者需每日检查口腔黏膜。出现托槽脱落或钢丝刺伤口腔时,应立即使用正畸蜡临时固定,并联系医生处理。建议选择陶瓷托槽减少摩擦,避免含糖饮食防止龋齿,使用冲牙器替代牙线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