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新生儿肚脐凸起是脐疝吗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肚脐凸起是脐疝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肚脐凸起可能是脐疝,也可能是脐部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脐疝是由于腹壁肌肉未完全闭合导致肠管从脐环突出形成的肿块,通常在哭闹或用力时更明显。若凸起柔软、可回纳且无红肿疼痛,多为生理性脐疝;若伴随呕吐、剧烈哭闹或凸起变硬,需警惕嵌顿性疝。

多数新生儿脐疝属于生理性表现,与腹肌发育不完善有关。脐部脐带脱落后,脐环闭合需要时间,部分婴儿因腹压增高出现脐部膨出。膨出物多为大网膜或小肠,直径在1-3厘米,按压时可闻及气过水声。这种情况通常在1-2岁随肌肉发育自行消失,无须特殊处理。日常需避免持续哭闹、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可用弹性腹带临时固定但不宜过紧。

少数情况下脐疝可能发生嵌顿,即肠管卡压无法回纳。此时凸起部位质地变硬、触痛明显,婴儿可能出现拒食、呕吐、血便等肠梗阻症状。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合并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儿更易发生此类并发症。嵌顿疝需紧急手术复位,避免肠坏死。此外,脐部肉芽肿、脐茸等病变也可能表现为局部隆起,需由医生通过超声鉴别。

建议家长每日观察脐部变化,洗澡后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使用硬币等硬物压迫脐部,防止皮肤破损感染。若膨出直径超过5厘米、2岁后未消退或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就诊小儿外科。哺乳期母亲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婴儿结缔组织修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牙片上怎么判断龋齿

牙片上判断龋齿主要通过观察牙齿结构的异常变化,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的密度改变以及龋洞的形成。 1、牙釉质变化:龋齿初期,牙釉质会出现脱矿现象,牙片上表现为局部密度降低,通常呈白垩色或浅色斑块。随着龋齿进展,脱矿区域会逐渐扩大,形成明显的龋洞轮廓。 2、牙本质改变:当龋齿侵犯牙本质时,牙片上可见牙本质密度不均匀,出现阴影或透亮区。龋洞边缘可能不规则,且周围牙本质可能出现硬化反应,表现为密度增高。 3、龋洞形态:龋洞在牙片上通常呈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内部密度不均。龋洞的大小和深度可通过牙片进行初步评估,帮助判断龋齿的严重程度。 4、邻近组织影响:龋齿可能累及邻近的牙髓或牙周组织,牙片上可见牙髓腔扩大或牙周膜间隙增宽。龋齿靠近牙髓时,可能引发牙髓炎,表现为牙髓腔密度增高。 5、修复体评估: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牙齿,牙片可帮助评估修复体的密合性和龋齿是否复发。修复体边缘的龋齿复发通常表现为密度降低或透亮区。 日常护理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有助于预防龋齿的发生。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有助于维护牙齿健康。定期进行牙科检查,早期发现龋齿并及时治疗,可有效避免龋齿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