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血栓与栓塞的区别是什么症状

|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栓与栓塞的区别是什么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血栓与栓塞的症状区别主要在于形成机制和临床表现,血栓是血管内形成的血凝块,栓塞是血栓或其他物质脱落阻塞远端血管。血栓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栓塞多突发于肺动脉、脑动脉等,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偏瘫等急性缺血症状。

1、血栓症状

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部位皮肤可出现发红、皮温升高,严重时出现浅静脉扩张。动脉血栓多表现为肢体突发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和麻痹,如冠状动脉血栓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血栓形成相对缓慢,症状逐渐加重。

2、栓塞症状

栓塞症状通常突然发生,程度较重。肺动脉栓塞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脑动脉栓塞引起突发偏瘫、失语、意识障碍。肢体动脉栓塞出现剧烈疼痛、苍白、无脉、麻木和运动障碍。栓塞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阻塞血管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往往比血栓症状更急更重。

3、血栓与栓塞关系

血栓是栓塞的主要来源,深静脉血栓脱落可导致肺动脉栓塞,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可引起脑栓塞。两者症状可能重叠,但栓塞通常起病更急骤。血栓形成前可能有血流缓慢、血管损伤等前驱表现,而栓塞往往无明确先兆。

4、特殊部位表现

肠系膜动脉栓塞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便血,很快出现腹膜炎表现。视网膜动脉栓塞引起突发无痛性视力丧失。肾动脉栓塞导致腰痛、血尿、高血压。这些特殊部位栓塞症状具有高度特异性,需紧急处理。

5、慢性与急性区别

血栓可能表现为慢性过程,如下肢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长期肿胀、色素沉着。栓塞多为急性事件,但反复小栓塞可导致慢性病变,如反复肺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两者在病史采集和症状演变过程上有明显差异。

出现疑似血栓或栓塞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血栓脱落。日常应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长期卧床者需进行下肢活动预防静脉血栓。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凝血功能,保持适当饮水量有助于血液循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高血压能喝酒抽烟吗

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饮酒和吸烟。高血压的治疗可通过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进行。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原因引起。 1、饮酒影响:酒精会暂时扩张血管,导致血压短暂下降,但长期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酒精摄入,建议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完全戒酒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 2、吸烟危害: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吸烟还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高血压患者应彻底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饮食调节: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 4、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5毫克每日一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10毫克每日一次,利尿剂如氢氯噻嗪25毫克每日一次。定期监测血压,调整药物剂量。 5、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每周至少150分钟。管理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饮酒和吸烟,通过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多方面措施控制血压。日常生活中,建议多食用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坚果,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