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牙根残根未彻底清除可能引起局部感染、邻牙移位、颌骨囊肿或慢性疼痛,残留物长期存在可能导致牙龈反复发炎、牙槽骨吸收等并发症。
1、局部感染残根作为细菌滋生温床,易诱发根尖周炎或牙龈脓肿。需通过抗生素控制感染后行残根拔除术,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头孢克肟分散片。
2、邻牙移位残根占据牙槽窝空间可能导致邻牙倾斜或对颌牙伸长。正畸治疗前需手术清除残根,必要时配合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齿。
3、颌骨囊肿长期残留的牙根可能刺激形成含牙囊肿或根尖囊肿。需通过CBCT检查确诊后行囊肿刮治术,同时清除残余牙根组织。
4、慢性疼痛残根压迫神经或引发慢性根尖周炎会导致持续性钝痛。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根本治疗需手术摘除残留牙根。
建议尽早就诊口腔外科行影像学检查,术后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定期复查牙槽骨恢复情况。
口腔白色膜状物可能由鹅口疮、口腔白斑、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等疾病引起,早期表现为黏膜白膜,进展期可能出现疼痛或溃疡。
1、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现为乳白色伪膜。可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克霉唑口腔贴片、氟康唑胶囊治疗。
2、口腔白斑与长期吸烟、咀嚼槟榔等刺激有关,黏膜出现不能刮除的白色斑块。可选用维A酸乳膏、β-胡萝卜素口服制剂、局部冷冻治疗。
3、扁平苔藓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网状白纹伴糜烂,可能与精神压力相关。常用曲安奈德口腔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羟氯喹片控制症状。
4、黏膜下纤维化长期咀嚼槟榔导致黏膜苍白僵硬,属于癌前病变。需采用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手术松解、干扰素治疗。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出现持续两周不愈的白膜应及时就诊口腔黏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