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骨科

肾性骨病可有的表现是什么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肾性骨病可有的表现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广
曹广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肾性骨病是由于慢性肾脏病导致的骨骼代谢异常,表现为骨痛、骨折、骨骼畸形等症状。其核心原因是肾脏功能减退,导致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活性降低和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异常。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透析管理。
1、骨痛和骨折
肾性骨病患者常出现骨痛,尤其是腰背部和大腿部位,严重时可能发生自发性骨折。这是因为慢性肾脏病导致钙磷代谢失衡,骨骼中钙质流失,骨密度下降,骨骼变得脆弱。治疗上,可使用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补充,如骨化三醇,同时监测血钙和血磷水平。
2、骨骼畸形
长期钙磷代谢紊乱会导致骨骼畸形,如佝偻病样改变或骨质疏松。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迟缓、骨骼发育不良。治疗需结合维生素D类似物和钙剂,必要时使用磷酸盐结合剂,如碳酸钙或司维拉姆,以降低血磷水平。
3、肌肉无力和疲劳
肾性骨病患者常伴随肌肉无力和疲劳,这与低钙血症和维生素D缺乏有关。补充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同时需注意避免高磷饮食,如减少动物内脏、奶制品摄入。
4、皮肤瘙痒和血管钙化
高磷血症和钙磷乘积升高可能导致皮肤瘙痒和血管钙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使用磷酸盐结合剂如碳酸镧或司维拉姆,可有效控制血磷水平。饮食上应限制高磷食物,如坚果、豆类。
5、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慢性肾脏病常引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骨吸收增加。治疗可使用拟钙剂如西那卡塞,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必要时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
肾性骨病的治疗需综合药物、饮食和透析管理,定期监测钙磷水平和甲状旁腺激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应遵医嘱,避免高磷饮食,保持适当运动,如散步或瑜伽,以增强骨骼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42天婴儿身高体重标准

42天婴儿的身高体重标准因性别、遗传因素、喂养方式等差异而有所不同,通常需要结合生长曲线进行评估。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生长速度较快,42天时体重和身高会有明显变化。男婴体重通常在4.3-5.5公斤,身高在54-58厘米;女婴体重在4.0-5.2公斤,身高在53-57厘米。这些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评估需结合个体情况。 1、体重增长:42天婴儿的体重增长是评估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前几周体重会有所下降,之后逐渐回升并持续增长。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可能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略有不同。若体重增长过慢或过快,需关注喂养方式是否合理。 2、身高变化:婴儿的身高增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尤为显著。42天时,男婴和女婴的身高差异不大,但个体差异可能较为明显。身高的增长与遗传、营养摄入等因素密切相关。若身高增长低于正常范围,需排查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其他健康问题。 3、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不同影响。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体重增长稍慢,但免疫系统发育较好。配方奶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较快,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喂养。合理的喂养方式有助于婴儿健康成长。 4、遗传因素:父母的身高体重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若父母身材较高或体重较大,婴儿的身高体重可能也会偏大。遗传因素虽然无法改变,但通过合理的营养和护理,可以促进婴儿的健康发展。 5、生长曲线:使用生长曲线图可以更直观地评估婴儿的身高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定期测量并记录婴儿的身高体重,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若发现偏离正常范围,需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 42天婴儿的身高体重标准需要结合多种因素综合评估。母乳喂养的婴儿可适当增加哺乳次数,确保营养摄入充足;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需控制奶量,避免过度喂养。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婴儿的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包裹,以免影响其活动能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身高体重变化,确保婴儿健康成长。适当进行亲子互动,促进婴儿的身心发展。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