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骨科

小儿骨折怎么处理好的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骨折怎么处理好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骨折可通过固定制动、冷敷镇痛、复位治疗、药物辅助、康复训练等方式处理。小儿骨折通常由外伤撞击、运动损伤、骨骼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1、固定制动

使用夹板或石膏固定骨折部位是首要措施。上肢骨折可采用前臂吊带固定,下肢骨折需避免负重。固定时间根据骨折类型不同,一般需要3-8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避免过早活动导致移位。家长需注意观察固定肢体末梢血运,防止包扎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2、冷敷镇痛

伤后48小时内可对肿胀部位进行间断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冷敷时需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适用镇痛药物。

3、复位治疗

明显移位的骨折需在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闭合复位适用于大多数简单骨折,复位后需立即进行影像学确认。复杂骨折或复位失败者可能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常用方式包括克氏针固定、弹性髓内钉固定等。家长需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4、药物辅助

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颗粒促进骨骼愈合,严重疼痛时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控制炎症。开放性骨折需预防性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避免给儿童使用含阿司匹林成分药物,以防发生瑞氏综合征。用药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装置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练习。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主动运动。物理治疗可采用超声波或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愈合。康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营养上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摄入。家长应鼓励患儿坚持训练并定期复查。

小儿骨折后需保证充足休息,固定期间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饮食应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奶酪、豆腐等食物,配合适量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恢复期避免跑跳等高风险活动,定期复查观察骨骼愈合情况。如发现固定松动、疼痛加剧或皮肤发紫等情况,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就医检查。康复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42天婴儿身高体重标准

42天婴儿的身高体重标准因性别、遗传因素、喂养方式等差异而有所不同,通常需要结合生长曲线进行评估。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生长速度较快,42天时体重和身高会有明显变化。男婴体重通常在4.3-5.5公斤,身高在54-58厘米;女婴体重在4.0-5.2公斤,身高在53-57厘米。这些数据仅供参考,具体评估需结合个体情况。 1、体重增长:42天婴儿的体重增长是评估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前几周体重会有所下降,之后逐渐回升并持续增长。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可能与配方奶喂养的婴儿略有不同。若体重增长过慢或过快,需关注喂养方式是否合理。 2、身高变化:婴儿的身高增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尤为显著。42天时,男婴和女婴的身高差异不大,但个体差异可能较为明显。身高的增长与遗传、营养摄入等因素密切相关。若身高增长低于正常范围,需排查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其他健康问题。 3、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不同影响。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体重增长稍慢,但免疫系统发育较好。配方奶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较快,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喂养。合理的喂养方式有助于婴儿健康成长。 4、遗传因素:父母的身高体重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若父母身材较高或体重较大,婴儿的身高体重可能也会偏大。遗传因素虽然无法改变,但通过合理的营养和护理,可以促进婴儿的健康发展。 5、生长曲线:使用生长曲线图可以更直观地评估婴儿的身高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定期测量并记录婴儿的身高体重,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若发现偏离正常范围,需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 42天婴儿的身高体重标准需要结合多种因素综合评估。母乳喂养的婴儿可适当增加哺乳次数,确保营养摄入充足;配方奶喂养的婴儿需控制奶量,避免过度喂养。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婴儿的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包裹,以免影响其活动能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监测身高体重变化,确保婴儿健康成长。适当进行亲子互动,促进婴儿的身心发展。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