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一岁半幼儿流口水伴随发热可能由出牙期刺激、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护理、药物干预、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1. 出牙期刺激乳牙萌出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可能伴随低热。家长需用干净纱布轻柔擦拭牙龈,提供磨牙玩具缓解不适,无须特殊用药。
2.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导致咽部红肿疼痛吞咽困难,表现为流涎和发热。建议家长保持室内湿度,少量多次喂温水,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
3.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引发口腔疱疹,常伴有高热和流涎。家长需隔离患儿并消毒用品,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体温超过38.5℃时需及时就医。
4. 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导致咽峡部密集疱疹,出现拒食和持续高热。需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洁,配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抗病毒治疗,出现抽搐需急诊处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穿着过厚,优先选择米汤、果泥等温凉流质饮食,若发热超过72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应立即儿科就诊。
被铁器划伤表皮后是否需打破伤风疫苗取决于伤口深度与污染程度,破伤风预防措施主要有清洁消毒、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抗生素预防。
1、清洁消毒浅表划伤需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配合碘伏消毒。铁器表面若存在泥土或锈迹,需用双氧水彻底清洁创面。
2、被动免疫5年内未接种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者,当伤口较深或被污染时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能快速中和游离毒素,但须在24小时内使用。
3、主动免疫既往疫苗接种史超过10年者应加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完成基础免疫程序者只需注射1剂次即可维持保护效力。
4、抗生素预防对于污染严重的穿刺伤,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预防感染。出现肌肉痉挛等神经毒性症状时需静脉注射青霉素。
受伤后24小时内保持伤口干燥,观察是否出现张口困难等早期症状,建议至急诊外科进行专业评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