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晚上睡觉鼻塞可能由过敏性鼻炎、感冒、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呼吸不畅等症状。
1、过敏性鼻炎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可能导致鼻黏膜水肿,表现为阵发性喷嚏和清水样鼻涕。建议家长保持卧室清洁,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鼻喷激素如糠酸莫米松。
2、感冒病毒感染引发鼻黏膜炎症,常伴随咽痛、低热。可短期使用伪麻黄碱缓解充血,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必要时服用连花清瘟胶囊等抗病毒药物。
3、鼻中隔偏曲先天或外伤导致的鼻腔结构异常,可能引起持续性单侧鼻塞。轻度者可用鼻用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重度偏曲需手术矫正。
4、鼻息肉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鼻腔赘生物,伴随嗅觉减退。小息肉可局部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多发大息肉需在内镜下切除。
睡前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避免接触冷空气及刺激性气味,长期鼻塞建议进行鼻内镜或过敏原检测明确病因。
小儿鼻炎和鼻窦炎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变部位、症状特点、病程进展及并发症风险。鼻炎主要累及鼻腔黏膜,鼻窦炎则涉及鼻窦腔感染。
1、病变部位鼻炎病变局限于鼻腔黏膜,表现为充血水肿;鼻窦炎则发生在与鼻腔相连的额窦、筛窦等鼻窦腔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
2、症状特点鼻炎以鼻痒、喷嚏、清水样涕为主;鼻窦炎典型症状为脓性鼻涕、面部压痛,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
3、病程进展急性鼻炎病程约1-2周;急性鼻窦炎未规范治疗可能转为慢性,病程超过12周,部分患儿需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4、并发症风险鼻炎较少引发严重并发症;鼻窦炎可能引起中耳炎、眶周感染,严重者甚至导致颅内感染,需及时抗感染治疗。
家长发现孩子持续鼻塞、流脓涕或伴发热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避免自行使用鼻用减充血剂。日常保持室内湿度,指导孩子正确擤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