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儿童发热39℃服药不退烧可能与用药不当、水分不足、感染未控制、药物耐受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立即复测体温并采取物理降温,同时观察有无嗜睡、呕吐等危重症状。
1、用药不当退烧药剂量不足或未达起效时间会影响效果。家长需核对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药物的年龄体重对应剂量,服药后至少等待1小时再评估效果。
2、水分不足脱水会阻碍退烧药吸收和散热。家长需每15分钟喂食5-10毫升口服补液盐或母乳,观察尿量是否正常,避免电解质紊乱。
3、感染未控制细菌性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会导致持续高热。若发热超过24小时或伴有耳痛、咳嗽,需就医检查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4、药物耐受频繁使用同种退烧药可能降低敏感性。家长可遵医嘱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和布洛芬颗粒,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
持续高热易诱发热性惊厥,建议家长保持室温25℃左右,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若体温超过40℃或出现抽搐应立即急诊。
小儿发烧可通过温水擦浴、减少衣物、调节室温、补充水分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这些方法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适合家庭应急处理。
1、温水擦浴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蒸发散热可帮助降温。家长需避开胸腹部,擦拭后及时擦干皮肤。
2、减少衣物脱去过多衣物保留单层棉质内衣,促进体表散热。家长需注意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蓄积。
3、调节室温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定时开窗通风。过热环境会加重发热症状,建议家长使用空调或风扇改善空气流通。
4、补充水分少量多次喂服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的同时促进排汗散热。家长需观察患儿排尿情况,婴儿可增加母乳喂养频次。
物理降温期间需每30分钟复测体温,若持续超过38.5℃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