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单纯性慢性贫血可能由营养缺乏、慢性失血、骨髓造血功能减退、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 营养缺乏:铁、叶酸或维生素B12摄入不足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常见于挑食或消化吸收障碍人群,可通过膳食补充和口服铁剂、叶酸片、维生素B12制剂改善。
2. 慢性失血:长期月经量过多、消化道溃疡出血导致铁流失,可能伴随乏力、面色苍白,需治疗原发病并配合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右旋糖酐铁等补铁药物。
3. 骨髓抑制:放射性损伤或药物毒性抑制红细胞生成,常伴白细胞减少,需停用致病因素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司坦唑醇、达那唑等刺激造血。
4. 遗传因素:地中海贫血等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需定期输血配合去铁胺、地拉罗司等铁螯合剂预防铁过载。
建议贫血患者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富含造血原料的食物,避免浓茶影响铁吸收,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
血压200属于严重高血压,可能由原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需立即就医处理。
1、原发性高血压长期高盐饮食、肥胖等因素可能导致血管阻力增加,表现为头晕、心悸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
2、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肾脏血流减少,引发顽固性高血压,可能伴随腰痛、蛋白尿。需血管造影确诊,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术。
3、嗜铬细胞瘤肾上腺肿瘤分泌过量儿茶酚胺,导致阵发性血压骤升,伴头痛、出汗。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前需用酚苄明控制血压。
4、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代谢亢进和血管收缩,出现心悸、消瘦伴高血压。需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如甲巯咪唑,或碘131治疗。
血压200属于高血压危象,可能引发脑出血、急性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应立即卧床休息并呼叫急救,避免自行服用降压药导致血压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