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小脑萎缩好治疗吗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脑萎缩好治疗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任青
任青 中日友好医院 主治医师
小脑萎缩不好治疗。因为小脑萎缩是指小脑组织的退行性病理改变,以小脑容积逐渐减少,脑沟增宽、增深为主,目前没有针对性的治愈方法,比较难治。只能是通过积极调理或者药物治疗等,控制病情继续发展,例如因缺乏叶酸或者维生素B12导致的,需要遵医嘱给予针对性补充,来预防小脑萎缩。如果是炎症感染所致,先明确感染类型,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预防小脑萎缩发生。因此,一旦被确诊为小脑萎缩,需要及时就诊,给予合理调理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睡眠障碍的成因是什么

睡眠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心理压力、环境干扰、躯体疾病、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睡眠障碍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日间功能障碍等症状。

1、遗传因素

部分睡眠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如发作性睡病、不安腿综合征等与基因变异相关。这类患者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治疗上可采用莫达非尼片改善日间嗜睡,或使用普拉克索片缓解肢体不适感。建立规律作息有助于减轻症状。

2、心理压力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影响褪黑素分泌周期。认知行为疗法是首选干预方式,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右佐匹克隆片调节睡眠节律。每日进行正念冥想15-20分钟能显著降低皮质醇水平。

3、环境干扰

光线噪音等不良睡眠环境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时差变化或轮班工作可能打乱生物钟。建议保持卧室温度18-22℃,使用遮光窗帘隔绝光源。必要时可短期服用褪黑素片帮助重建睡眠-觉醒周期。

4、躯体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疼痛、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常伴发睡眠障碍。以胃食管反流为例,夜间平卧会加重反酸症状,需抬高床头15-20厘米,配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控制胃酸分泌。原发病治疗是关键。

5、药物影响

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能干扰睡眠结构。使用茶碱缓释片治疗哮喘时,应将给药时间调整至早晨。若必须服用影响睡眠的药物,可咨询医生更换为对睡眠影响较小的替代品种。

改善睡眠需综合调整生活方式,睡前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晚餐不宜过饱,可饮用温牛奶帮助放松。卧室应保持安静黑暗,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但睡前3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若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日间严重困倦,建议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