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脑膜炎预防针自费接种多数情况下有必要,是否接种需结合流行病史、年龄风险、疫苗类型、个体免疫状态等因素综合评估。
1. 流行病史居住或前往脑膜炎高发地区(如非洲脑膜炎带)时,接种必要性显著增加。A群、C群、W群和Y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可针对性预防当地流行菌株。
2. 年龄风险5岁以下儿童及15-24岁青少年是脑膜炎球菌易感人群,2月龄起可接种MenB疫苗,9月龄以上推荐ACWY多糖结合疫苗。
3. 疫苗类型目前我国自费脑膜炎疫苗包括ACYW135群多糖疫苗、AC群结合疫苗和B群重组蛋白疫苗,覆盖菌型不同,需根据疾控中心建议选择。
4. 免疫状态脾功能缺失、补体缺陷、HIV感染者等免疫低下人群感染风险高,即便非流行区也建议接种,部分疫苗需加强免疫。
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反应,通常2-3天自行缓解。建议家长在高发季节前完成儿童疫苗接种程序,成人前往疫区前至少提前10天接种。
6岁儿童抽动症的表现主要有早期短暂性抽动、慢性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复杂抽动行为。
1、短暂性抽动:表现为眨眼、皱鼻、耸肩等简单动作,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建议家长记录发作频率并减少孩子紧张情绪。
2、运动性抽动:可能出现甩手、踢腿等重复动作,持续超过1年,家长需避免责备孩子,可通过感统训练缓解症状。
3、发声性抽动:清嗓、哼叫等声音抽动,可能伴随运动抽动,建议家长保持耐心并避免强化孩子的抽动行为。
4、复杂抽动行为:跳跃、触摸他人等复杂动作,可能影响社交,需及时就医评估,排除妥瑞氏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家长发现抽动症状应记录发作特点,避免过度关注或制止,保证孩子充足睡眠,必要时到儿童神经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