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怀疑心肌梗塞时应立即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冠脉CT等检查。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危重疾病,早期确诊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塞的首选筛查手段,发病数分钟内即可出现ST段抬高或压低等特征性改变。动态监测心电图变化有助于判断梗塞部位和病情进展,对疑似患者需每10-15分钟重复检测。典型表现包括病理性Q波形成、T波倒置及ST段动态演变,但约1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心电图可能无特异性改变。
2、心肌酶谱检测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包含肌钙蛋白I/T、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发病后3-6小时开始升高。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可将诊断窗口期提前至1-2小时,其浓度变化曲线对判断梗塞时间和范围具有重要价值。需注意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假阳性,而极早期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需间隔2-3小时重复采血。
3、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和血栓位置,同时能进行支架植入等介入治疗。急诊造影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建议在首次医疗接触后90分钟内完成。检查需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存在造影剂过敏、穿刺部位血肿等风险。
4、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能评估心室壁运动异常、心脏收缩功能及机械并发症,对右心室梗塞、室间隔穿孔等特殊类型具有诊断优势。床旁超声检查可在急救过程中快速实施,通过观察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可间接推断梗塞相关血管。但肥胖、肺气肿患者可能因声窗受限影响图像质量。
5、冠脉CT
冠脉CT血管成像适用于低中危患者的筛查,具有无创、分辨率高的特点,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和狭窄程度。检查前需控制心率在70次/分以下,注射碘造影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对于肾功能不全或造影剂禁忌患者,可考虑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等替代检查。
出现持续性胸痛、压迫感伴冷汗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持静卧,避免自行驾车就医。确诊心肌梗塞后需严格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低脂低盐饮食。康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肺功能评估,逐步开展有氧运动训练,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戒烟限酒并保持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