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咽旁间隙感染和颌下间隙感染的区别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咽旁间隙感染和颌下间隙感染的区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燕
王燕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咽旁间隙感染和颌下间隙感染的区别,主要在于下列几个方面:1.发病的区域不同,咽旁间隙感染的发病区域,主要集中在咽旁间隙,也就是咽侧壁以及腭扁桃体等部位;而颌下间隙感染,主要的发病区域在颌下间隙。2.临床症状表现不同,咽旁间隙感染发病的患者,主要会出现张嘴受限、喉头水肿、声音嘶哑等症状;而颌下间隙感染的患者,则多数表现为颌下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压痛;当感染蔓延至舌下间隙时,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在舌运动时感觉到疼痛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舌头上起血泡怎么治疗

舌头上起血泡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局部冷敷、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血泡可能由口腔黏膜损伤、烫伤、咬伤、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是预防和治疗血泡的基础。每天早晚刷牙,使用软毛牙刷,避免过度用力。饭后漱口,使用温和的漱口水,减少细菌滋生。定期更换牙刷,避免细菌积累。 2、避免刺激:避免食用过烫、过硬、过辣的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选择温凉、软烂的食物,如粥、汤、蒸蛋等。避免饮用含酒精或碳酸的饮料,减少对血泡的刺激。 3、局部冷敷:血泡初期可进行局部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使用干净的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血泡处,每次10-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炎症。 4、药物治疗:血泡较大或疼痛明显时,可使用药物治疗。局部涂抹消炎药膏,如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每天2-3次。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促进黏膜修复。必要时可服用止痛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次1粒,每日2次。 5、就医处理:血泡持续不愈或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进行血泡穿刺引流,或开具抗病毒药物、抗过敏药物等。必要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排除全身性疾病。 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保持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