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内痔破了流血怎么办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内痔破了流血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汪治国
汪治国 咸宁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内痔破裂流血可通过局部压迫、药物止血、饮食调整、温水坐浴、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内痔破裂通常由排便用力、便秘、久坐、饮食不当、肛门压力增高等原因引起。
1、局部压迫:内痔破裂后,可用干净的纱布或纸巾轻轻按压出血部位,持续5-10分钟,帮助止血。避免用力擦拭,以免加重损伤。若出血量较大,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
2、药物止血:可使用含有止血成分的外用药物,如云南白药粉、止血棉球或复方角菜酸酯栓剂。云南白药粉可直接撒在出血部位,止血棉球需轻轻塞入肛门,复方角菜酸酯栓剂每日使用1-2次,每次1粒。
3、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红薯、芹菜等,帮助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对痔疮的刺激。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水,保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促进肠道蠕动。
4、温水坐浴:每日进行1-2次温水坐浴,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15-20分钟。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肛门不适,帮助止血和愈合。坐浴后需保持肛门干燥,避免感染。
5、就医治疗:若出血持续不止、伴有剧烈疼痛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建议进行硬化剂注射、橡皮圈结扎或痔疮切除术等治疗。硬化剂注射适用于轻度内痔,橡皮圈结扎适用于中度内痔,痔疮切除术适用于重度内痔。
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西红柿,帮助增强血管弹性。适当进行提肛运动,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改善肛门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定期进行肛门检查,预防内痔复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直肠息肉早期的5大症状

直肠息肉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和贫血等表现。便血是直肠息肉最常见的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血液颜色鲜红或暗红。排便习惯改变可能表现为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部分患者会感到排便不尽。腹痛通常为隐痛或钝痛,多位于下腹部或肛门周围,可能与息肉刺激肠壁有关。黏液便表现为大便中混有黏液,可能与息肉表面炎症或分泌增加有关。贫血多由长期慢性失血引起,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1、便血:便血是直肠息肉最常见的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血液颜色鲜红或暗红。便血可能与息肉表面血管破裂或摩擦有关,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息肉大小和性质决定是否切除。 2、排便习惯改变:直肠息肉可能导致排便习惯改变,表现为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部分患者会感到排便不尽。排便习惯改变可能与息肉刺激肠壁或影响肠道蠕动有关,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进行肠镜检查。 3、腹痛:腹痛通常为隐痛或钝痛,多位于下腹部或肛门周围,可能与息肉刺激肠壁有关。腹痛可能与息肉引起肠道痉挛或炎症有关,建议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必要时进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息肉性质决定是否切除。 4、黏液便:黏液便表现为大便中混有黏液,可能与息肉表面炎症或分泌增加有关。黏液便可能与息肉表面炎症或分泌增加有关,建议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油腻食物,必要时进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息肉性质决定是否切除。 5、贫血:贫血多由长期慢性失血引起,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贫血可能与息肉长期慢性失血有关,建议进行血常规检查,明确贫血程度后根据情况补充铁剂,必要时进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后根据息肉性质决定是否切除。 饮食方面,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运动方面,建议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促进肠道蠕动。护理方面,建议保持良好排便习惯,避免久坐,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直肠息肉。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