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服用利尿剂对肾的危害

|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问题描述:
服用利尿剂对肾的危害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服用利尿剂可能对肾脏造成一定危害,但多数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是安全的。利尿剂主要用于促进尿液排出,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来增加尿量,短期使用通常不会对肾脏造成明显损害。但长期使用可能干扰肾脏的正常调节功能,导致血容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严重时可能诱发急性肾损伤。部分利尿剂如呋塞米还可能引起尿酸升高,增加痛风风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老年人、已有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

少数情况下,利尿剂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间质性肾炎。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升高,出现肾功能异常。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肾结石或加重原有肾脏疾病。这些情况通常与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或基础疾病有关。

使用利尿剂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出现少尿、水肿加重或异常疲劳时应及时就医。日常需保持适量饮水,避免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注意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橙子等。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利尿剂种类和剂量,必要时配合其他保肾药物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老年人低血压怎么回事

老年人低血压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引起,可通过日常护理和医疗干预等方式改善。生理性因素包括长期卧床、饮食不均衡、脱水等;病理性因素可能与心脏病、内分泌紊乱等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 1、长期卧床:老年人因活动减少,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导致低血压。建议适当增加日常活动,如散步、做简单的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改变体位。 2、饮食不均衡:摄入盐分不足或营养不全面可能导致低血压。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铁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绿叶蔬菜等。适当增加盐分摄入,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 3、脱水:老年人因口渴感减弱或饮水不足,容易出现脱水,进而引发低血压。建议每日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尤其在高温或运动后。可饮用温水、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 4、心脏病:心脏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建议定期进行心脏检查,遵医嘱服用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如地高辛片0.125mg/次,每日一次或硝酸甘油片0.5mg/次,舌下含服。 5、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功能不全可能导致低血压。建议进行内分泌相关检查,遵医嘱服用激素替代药物,如左甲状腺素片25-50μg/次,每日一次或氢化可的松片10-20mg/次,每日一次。 老年人低血压的日常护理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饮水。饮食上可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坚果等。运动方面可选择低强度活动,如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或调整生活方式。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