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肠胃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脱水等,治疗可通过补液支持、调整饮食、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方式进行。
1、恶心呕吐胃黏膜受刺激引起的防御反应,轻症可通过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缓解,严重呕吐需使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止吐药物。
2、腹痛腹泻肠道蠕动异常导致痉挛性疼痛,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洛哌丁胺能减缓肠蠕动,腹泻严重时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3、发热乏力病原体感染引发的全身反应,体温超过38.5℃可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细菌性肠炎需诺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4、脱水频繁呕吐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重度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出现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
发病期间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避免乳制品及高脂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卫生。
大便像羊屎颗粒状可能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水分缺乏、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膳食纤维不足日常饮食中蔬菜水果摄入过少会导致粪便体积缩小。建议每日摄入适量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无须药物干预。
2、水分缺乏饮水量不足使肠道内水分被过度吸收。成人每日建议饮用超过1500毫升温水,可配合适量火龙果等润肠食物。
3、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精神压力、胃肠动力异常有关,常伴随腹胀腹痛。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曲美布汀等调节胃肠动力药物。
4、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饮食失衡导致,多伴有排便不规律。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便血等异常,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