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0次阅读
紫癜确诊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尿常规、骨髓穿刺和皮肤活检等检查。紫癜可能与血小板减少、血管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过敏性紫癜或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血常规是诊断紫癜的基础检查,通过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减少或感染等情况。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白细胞异常增高可能提示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检查快速简便,可为后续检查提供方向。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用于评估凝血系统是否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出血性紫癜,如血友病或维生素K缺乏症。该检查能帮助鉴别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紫癜,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害表现,对诊断过敏性紫癜肾炎尤为重要。过敏性紫癜患者约半数会出现肾脏受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蛋白尿。定期尿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病变,及时干预可改善预后。
骨髓穿刺检查通过分析骨髓造血功能,帮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紫癜。骨髓象异常可能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该检查对排除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但属于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皮肤活检取紫癜皮损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血管炎类型及严重程度。活检能发现血管壁炎症、免疫复合物沉积等特征性改变,对诊断过敏性紫癜、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等血管炎性疾病具有确诊价值。检查结果可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确诊紫癜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减少出血风险。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动物肝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某些药物或食物。遵医嘱定期复查相关指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新的皮肤紫癜、关节肿痛或血尿等症状加重表现,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