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完全性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在传导系统中完全中断的病理状态,属于严重心律失常。主要有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类型,需通过心电图确诊并及时干预。
房室传导阻滞是心房与心室间的电信号完全中断,常见于心肌炎、心肌梗死或退行性病变。患者可能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急性期可静脉注射阿托品注射液或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临时维持心率,但药物不能替代器械治疗。
束支传导阻滞分为左束支和右束支完全阻滞,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右束支阻滞可能无明显症状,左束支阻滞常伴心力衰竭表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硝酸甘油片改善心肌缺血,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严重者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窦房结至心房的传导完全受阻,多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药物中毒。患者表现为心动过缓、头晕,可能突发心脏停搏。紧急情况需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长期治疗依赖起搏器植入。避免使用普罗帕酮片等加重传导抑制的药物。
新生儿先天性完全性传导阻滞多与母体自身抗体通过胎盘有关,胎儿期可出现心动过缓。出生后需评估心率,低于55次/分需植入微型起搏器。哺乳期母亲禁用硫酸奎尼丁片等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药物。
风湿热、莱姆病等感染性疾病可损伤传导系统,心脏手术或导管消融也可能导致医源性阻滞。治疗需控制感染源,如青霉素V钾片治疗链球菌感染,严重传导障碍合并血流动力学紊乱时需紧急安装临时起搏电极。
完全性传导阻滞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劳动,定期监测心率变化。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限制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外出需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起搏器植入情况和禁忌检查项目。出现黑蒙、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