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完全性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完全性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完全性传导阻滞是指心脏电信号在传导系统中完全中断的病理状态,属于严重心律失常。主要有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类型,需通过心电图确诊并及时干预。

1、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心房与心室间的电信号完全中断,常见于心肌炎、心肌梗死或退行性病变。患者可能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急性期可静脉注射阿托品注射液或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临时维持心率,但药物不能替代器械治疗。

2、束支传导阻滞

束支传导阻滞分为左束支和右束支完全阻滞,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右束支阻滞可能无明显症状,左束支阻滞常伴心力衰竭表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硝酸甘油片改善心肌缺血,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严重者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3、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结至心房的传导完全受阻,多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药物中毒。患者表现为心动过缓、头晕,可能突发心脏停搏。紧急情况需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长期治疗依赖起搏器植入。避免使用普罗帕酮片等加重传导抑制的药物。

4、先天性传导阻滞

新生儿先天性完全性传导阻滞多与母体自身抗体通过胎盘有关,胎儿期可出现心动过缓。出生后需评估心率,低于55次/分需植入微型起搏器。哺乳期母亲禁用硫酸奎尼丁片等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药物。

5、获得性传导阻滞

风湿热、莱姆病等感染性疾病可损伤传导系统,心脏手术或导管消融也可能导致医源性阻滞。治疗需控制感染源,如青霉素V钾片治疗链球菌感染,严重传导障碍合并血流动力学紊乱时需紧急安装临时起搏电极。

完全性传导阻滞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劳动,定期监测心率变化。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限制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外出需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起搏器植入情况和禁忌检查项目。出现黑蒙、意识丧失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呼叫急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血压忽高忽低咋回事

血压忽高忽低可能由情绪波动、饮食不当、药物影响、内分泌失调、心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 1、情绪波动:情绪紧张、焦虑或兴奋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血压升高,情绪平稳后血压可能恢复正常。建议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情绪波动,保持心态平和。 2、饮食不当:高盐、高脂饮食或过量饮酒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减少盐分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稳定血压。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感冒药可能引起血压波动。服药期间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4、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肾上腺疾病可能导致血压不稳定。需通过血液检查明确病因,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服用甲巯咪唑片或泼尼松片。 5、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可能导致血压忽高忽低。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必要时进行心脏彩超或血管造影检查。 日常饮食中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红薯,避免摄入过多加工食品。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定期测量血压,记录变化趋势,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