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感染性脊柱炎可能由细菌感染、血行播散、邻近组织感染扩散、脊柱手术并发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
1、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直接侵入脊柱,多伴随发热、局部剧痛。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抗生素,配合镇痛药布洛芬缓解症状。
2、血行播散: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脊柱,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需针对原发感染使用左氧氟沙星,同时脊柱局部应用利福平。
3、邻近感染扩散:盆腔脓肿或腹膜后感染直接蔓延至腰椎,可能伴有神经压迫症状。需手术引流结合美罗培南治疗,严重者需椎体融合术。
4、医源性因素:脊柱穿刺或手术后器械污染导致感染,表现为切口渗液和C反应蛋白升高。需取出内固定物并采用替考拉宁联合庆大霉素治疗。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恢复期可逐步进行腰背肌锻炼,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并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痛风脚踝消肿止痛可通过休息制动、冰敷镇痛、药物缓解、碱化尿液等方式治疗。痛风急性发作通常由高嘌呤饮食、关节损伤、尿酸排泄减少、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严格卧床抬高患肢,避免关节负重活动。使用支具固定踝关节减少摩擦,可缓解红肿热痛症状。
2、冰敷镇痛发作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血管收缩可减轻炎性渗出。注意避免冻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
3、药物缓解秋水仙碱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能阻断前列腺素合成,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适用于顽固性发作。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剂型。
4、碱化尿液碳酸氢钠片可提高尿液pH值,促进尿酸溶解排泄。治疗期间每日饮水量应超过2000毫升,避免酒精及高果糖饮料。
缓解期需长期控制血尿酸水平,限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定期监测肾功能及尿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