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症状主要包括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嗜睡拒奶、尿液深黄等,按严重程度从早期表现到终末期发展排列。
1、皮肤黄染最早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黄染程度与胆红素水平相关,轻度可通过蓝光照射治疗。
2、巩膜黄染眼球白色部分出现黄色,提示血清胆红素超过85μmol/L,需监测胆红素变化,必要时进行换血治疗。
3、嗜睡拒奶神经系统受胆红素毒性影响的表现,伴随肌张力减低,需立即就医防止胆红素脑病发生。
4、尿液深黄尿液中胆红素排泄增多导致,严重时大便呈陶土色,提示可能存在胆汁淤积,需排查肝胆系统疾病。
家长发现黄疸应及时测量胆红素水平,母乳喂养可增加喂养频率,避免脱水加重黄疸,重度病例需住院治疗。
糖尿病肾病患者失眠可能由血糖波动、神经病变、药物副作用、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降糖方案、营养神经治疗、药物调整、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
1. 血糖波动夜间低血糖或高血糖导致觉醒,需监测睡前血糖并调整胰岛素剂量,可选用长效降糖药如甘精胰岛素。
2. 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紊乱影响睡眠节律,可能与微血管损伤有关,表现为入睡困难,可使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3. 药物副作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导致夜尿增多,糖皮质激素影响睡眠结构,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时间。
4. 心理压力疾病负担引发焦虑抑郁,表现为早醒多梦,可配合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及认知行为治疗。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蛋白饮食,定期复查肾功能及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