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2次阅读
肝动脉栓塞化疗通常会有一定不适感,但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该治疗通过阻断肿瘤供血血管并局部给药,可能引发栓塞后综合征。
治疗过程中导管插入和栓塞剂注入可能造成短暂胀痛或牵拉感,多数患者描述为中度可耐受疼痛。术后24-48小时可能出现发热、恶心、右上腹闷痛等栓塞后综合征,与肿瘤缺血坏死相关。现代介入技术已显著降低操作相关疼痛,术中会配合镇静镇痛药物。疼痛敏感者可采用自控镇痛泵,术后3-5天症状多逐渐缓解。
极少数患者因血管变异或广泛栓塞可能出现剧烈腹痛,需警惕胆囊炎、肝脓肿等并发症。存在门静脉主干癌栓或肝功能Child-Pugh C级者疼痛风险增高。术后持续超过1周的顽固性疼痛需排除误栓非靶血管,此类情况发生率不足5%。
建议治疗前与介入科医生充分沟通预期疼痛管理方案,术后按医嘱使用止吐药和非甾体抗炎药。保持右侧卧位可减轻肝包膜牵张痛,清淡饮食配合适量活动有助于恢复。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或黄疸加重需立即复诊。
三岁宝宝发烧手脚很烫可能是由感染性发热、脱水热、幼儿急疹、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原因引起的。发热时手脚发烫通常与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末梢循环充血有关,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1. 感染性发热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儿童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可能伴随咽痛、咳嗽等症状。家长可用温水擦拭宝宝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注意观察是否有皮疹、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
2. 脱水热
水分摄入不足或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脱水热,表现为皮肤干燥、尿量减少。家长应每15-20分钟给宝宝喂食5-10毫升口服补液盐Ⅲ,避免饮用含糖饮料。若出现眼窝凹陷、哭时无泪等重度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静脉补液。
3. 幼儿急疹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引起的幼儿急疹多见于6-24月龄,特征为高热3-5天后全身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发热期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不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皮疹出现后体温会自行下降,无须特殊处理。
4. 上呼吸道感染
鼻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导致鼻塞、流涕伴发热。家长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清理鼻腔,抬高床头30度缓解呼吸不畅。若出现黄绿色脓涕持续3天以上,可能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5. 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不全易引发中耳积液感染,表现为揪耳朵、夜间哭闹。确诊后可能需要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阿奇霉素颗粒,配合局部使用苯酚甘油滴耳液。哺乳时保持半竖立姿势,避免奶液逆流至中耳。
家长需保持宝宝衣着宽松,室温维持在24-26℃,每4小时复测体温。发热期间可准备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强迫进食。若发热超过72小时无缓解,或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皮肤瘀斑等危险信号,须立即急诊处理。退热后仍要观察1-2天,注意有无复发或新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