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牙周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以考虑换烤瓷牙,但需先控制炎症并评估牙槽骨条件。烤瓷牙修复需满足牙周健康、基牙稳固等条件,否则可能加重牙周损伤。
牙周病活动期不适合直接进行烤瓷牙修复。此时牙龈红肿、牙槽骨吸收明显,强行安装烤瓷牙会因咬合力分布不均加速牙周组织破坏。需先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控制菌斑,必要时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消炎,待探诊出血消失、牙周袋深度减少后再评估修复可行性。若存在严重骨吸收,可能需先进行植骨手术或正畸治疗改善支撑条件。
病情稳定后选择烤瓷牙需注意生物相容性。全瓷冠因不含金属基底,边缘密合性优于金属烤瓷冠,可减少菌斑堆积风险。修复体边缘应位于龈上1毫米处便于清洁,避免压迫牙龈。日常需避免用烤瓷牙啃咬硬物,配合冲牙器及牙缝刷清洁邻面,每半年复查牙周状况。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更需谨慎,这类人群牙周炎复发概率较高。
牙周维护与修复体护理需长期坚持。除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外,可选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抑制致病菌。若出现修复体松动、牙龈出血或异味,应立即就诊排查是否因牙周病复发或修复体边缘微渗漏导致。重度牙周炎患者若多颗牙齿缺失,可能更适合选择种植修复或活动义齿,具体方案需由口腔修复科与牙周科医生联合制定。
牙齿凉嗖嗖的可能由牙本质敏感、龋齿、牙周炎、牙齿隐裂、牙龈萎缩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脱敏治疗、补牙、牙周治疗、牙冠修复、牙龈手术等方式治疗。
1、牙本质敏感
牙本质敏感通常与牙釉质磨损或牙龈退缩导致牙根暴露有关。冷热刺激可能引发短暂尖锐疼痛。脱敏治疗可使用含钾盐的牙膏如舒适达抗敏感牙膏,或由医生进行树脂封闭术。日常避免酸性食物及横向刷牙。
2、龋齿
龋齿造成的牙体缺损会使冷刺激传导至牙髓。中深度龋坏可能伴随食物嵌塞痛。需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填充,严重者需根管治疗。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邻面龋。
3、牙周炎
牙周炎引发的牙槽骨吸收会导致牙根暴露1/3以上。可能伴随牙龈出血、口臭。基础治疗包括龈下刮治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晚期需翻瓣手术。使用牙线可减少菌斑堆积。
4、牙齿隐裂
不完全牙裂在咬合冷食时可能出现闪电样疼痛。裂纹可能延伸至牙本质深层。确诊需用染色剂或显微镜检查,治疗选择全瓷冠修复。避免用患牙咬硬物。
5、牙龈萎缩
生理性萎缩常见于中老年人,病理性萎缩多与不当刷牙有关。暴露的牙骨质对温度敏感。轻度可用牙龈按摩改善血液循环,严重者需结缔组织移植术。选用软毛牙刷竖刷法。
建议使用含氟牙膏配合抗敏感漱口水,避免同时进食冷热食物。冬季外出可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自发痛,需及时进行口腔全景片检查。长期未治疗的牙髓炎可能发展为根尖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