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消肿后石膏松动可能影响固定效果,但需结合松动程度判断。轻微松动通常无碍,明显松动可能导致骨折错位或愈合延迟。
石膏固定后肢体消肿是常见现象,轻度松动不会直接影响固定效果。此时石膏仍能维持骨折端相对稳定,肢体活动时无明显异常声响或疼痛。可观察1-2天,若石膏持续松动但无不适,可暂不处理。期间避免患肢负重或剧烈活动,将肢体抬高有助于减轻肿胀。部分医院提供石膏调整服务,必要时可联系原治疗机构检查。
当石膏与皮肤间隙超过两指宽度或出现异常活动时,需警惕固定失效风险。骨折端可能因失去有效制动而发生微动,导致愈合延迟或畸形愈合。伴随石膏内皮肤瘙痒、压迫性疼痛或末梢循环障碍时,提示需立即处理。此时不可自行垫塞衬垫或绑紧石膏,应由骨科医生重新评估。对于关节周围骨折,松动石膏还可能引起关节僵硬或创伤性关节炎。
建议每日检查石膏固定情况及肢体远端血运。出现石膏断裂、严重松动或肢体麻木、苍白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拆除石膏前应通过影像学确认骨折愈合情况,避免过早活动影响康复。恢复期可适当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但须严格遵循医嘱控制强度。
新生儿三凹征可能存在危险,通常提示呼吸窘迫,需立即就医评估。三凹征是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出现凹陷,多与呼吸道梗阻、肺部疾病或心脏问题有关。
新生儿出现三凹征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或先天性呼吸道发育异常。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气道狭窄或阻塞,使新生儿在吸气时需要更大的力气,从而出现三凹征。先天性呼吸道发育异常如喉软骨软化或气管狭窄也会导致类似症状。这类情况通常伴随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或口唇青紫,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血气分析明确病因。
少数情况下三凹征可能与严重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或重症肺炎相关。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导致肺循环压力增高,引起呼吸费力。重症肺炎则因肺泡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代偿性呼吸加深。这类情况往往伴随喂养困难、体重不增或皮肤苍白,需通过心脏超声或病原学检测确诊。无论病因如何,三凹征均为危急体征,家长发现后应立即将新生儿置于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并尽快送医。
新生儿三凹征属于急症表现,家长切勿自行处理。就医后医生可能根据病因采取氧疗、气道管理或抗感染治疗。日常护理需保持环境湿度适宜,避免烟雾刺激,喂养时采取少量多次方式。出院后需定期随访呼吸功能,监测有无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