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白细胞酯酶阳性是否要紧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多数情况下提示泌尿生殖道存在炎症反应,但少数情况下可能与标本污染或生理性变化有关。
泌尿系统感染是白细胞酯酶阳性的常见原因,细菌性阴道炎、尿道炎、膀胱炎等疾病可能导致该指标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阿奇霉素颗粒等药物控制感染。非疾病因素如月经期分泌物混入尿液、留取标本前未清洁外阴等也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复查前注意规范留取标本即可。
存在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时,可能因继发感染出现持续性白细胞酯酶阳性。免疫抑制患者或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可能出现反复阳性结果,需排查特殊病原体感染。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间质性膀胱炎也可能导致该指标异常,此时需结合膀胱镜等检查进一步评估。
建议出现白细胞酯酶阳性时完善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注意保持会阴清洁,每日更换内裤,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急性期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有助于冲刷尿道,但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控制水量。复查前48小时应避免性生活及阴道灌洗,留取晨起中段尿送检可提高检测准确性。
被狗咬伤但未出血通常需要根据伤口暴露程度决定是否接种疫苗,皮肤无破损且未接触动物唾液时可暂不接种,存在表皮破损或唾液接触则需立即处理。狂犬病病毒可通过黏膜或微小伤口侵入,及时评估暴露等级是关键。
皮肤完整且无唾液接触的咬伤属于I级暴露,感染风险极低,彻底清洗后无须接种疫苗。需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伏消毒。观察动物10日内是否出现异常行为,期间避免伤口接触污染物。若动物健康且已接种疫苗,可进一步降低担忧。
表皮擦伤、划痕或唾液接触黏膜属于II级暴露,必须接种狂犬疫苗。即使未见明显出血,病毒仍可能通过真皮层毛细血管入侵。需在24小时内接种首针疫苗,并按程序完成后续4针注射。伤口处理需遵循"冲洗-消毒-免疫"三步原则,深部伤口还需评估是否注射免疫球蛋白。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同样适用该标准。
被流浪犬、野生动物咬伤或无法追踪动物状态时,无论是否出血均建议按III级暴露处置。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发病后无有效治疗手段。疫苗接种是唯一预防措施,我国采用"2-1-1"或5针法两种程序,全程接种后可产生持久抗体。日常需避免接触陌生动物,教育儿童不要挑逗宠物,饲养犬猫应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