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8次阅读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高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液护理、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患儿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或捂汗。体温超过38.5℃时可配合退热贴使用,同时保持室内通风。
2、药物退热家长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该病多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常伴咽部疱疹疼痛症状,切忌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3、补液护理建议家长少量多次喂食凉开水、口服补液盐或椰子水,患儿因咽痛拒食时可用滴管喂服。疾病进展期可能出现脱水体征如尿量减少、嘴唇干裂。
4、就医评估若高热持续24小时不退或出现抽搐、嗜睡等症状,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就诊。重症可能与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有关,需排除脑膜炎等并发症。
患病期间宜进食常温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避免酸性果汁刺激溃疡。患儿用品应单独消毒,托育机构儿童需隔离两周。
小孩摔到头后判断严重程度需观察意识状态、呕吐频率、瞳孔反应及肢体活动,轻微碰撞可能仅需观察,严重外伤需立即就医。
1、意识状态:家长需检查孩子是否清醒或嗜睡,若出现持续昏睡、叫不醒或异常烦躁,可能与脑震荡或颅内损伤有关,建议立即就医。
2、呕吐频率:摔倒后偶发呕吐可能是轻微反应,但若反复呕吐超过两次或呈喷射状,需警惕颅内压增高,应尽快急诊处理。
3、瞳孔反应:家长可用手电筒观察孩子双侧瞳孔是否等大,若出现大小不等或对光反应迟钝,提示可能存在脑部严重损伤。
4、肢体活动:注意孩子四肢是否对称活动,若出现单侧无力、抽搐或行走不稳,可能涉及神经系统损伤,须紧急医疗干预。
观察期内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安静休息,头部轻微肿胀可冷敷处理,24小时内密切监测上述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