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糖尿病继发性青光眼可通过控制血糖、降眼压药物、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长期高血糖损伤视神经、房水循环障碍、虹膜新生血管增生、晶状体膨胀等因素引起。
1、控制血糖严格监测并维持空腹血糖在合理范围,减少高血糖对视网膜微血管的持续损害。建议采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方案。
2、降眼压药物使用前列腺素类滴眼液如拉坦前列素、贝美前列素,或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降低眼压。严重时可口服乙酰唑胺,需警惕药物与降糖药的相互作用。
3、激光治疗针对虹膜新生血管实施全视网膜光凝术,或通过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改善房水引流。激光治疗需在眼压初步控制后进行,可能需多次重复进行。
4、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控制无效者,可选择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等术式。合并白内障时需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后仍需持续监测眼压变化。
建议每3个月复查眼底及视野,避免剧烈运动及暗环境久留,饮食注意低糖高纤维,每日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微循环。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服用赛可平(吗替麦考酚酯)的停药时间需根据病情控制情况决定,主要影响因素有免疫抑制效果、复发风险、药物副作用监测、个体差异等。
1、免疫抑制效果赛可平需持续使用至免疫系统稳定,定期检测淋巴细胞亚群评估抑制效果,病情稳定6-12个月后可考虑减量。
2、复发风险血清AQP4抗体阳性或既往多次复发者需延长用药,停药后复发概率较高,建议维持治疗至少2-3年。
3、副作用监测出现骨髓抑制、严重感染等不良反应时需调整用药,不可自行停药,须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量。
4、个体差异儿童、老年患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代谢差异大,需通过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调整疗程。
患者须定期复查MRI和血清抗体水平,配合硫唑嘌呤等二线药物过渡,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