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手外伤拆线后出现脱皮现象一般是正常的,可能与局部干燥、组织修复过程有关。若伴随红肿、渗液等异常表现则需警惕感染。
拆线后局部皮肤因缝合期间缺乏正常代谢易出现角质层脱落,表现为轻微脱皮。此时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或强行撕扯皮屑即可。可涂抹医用凡士林或维生素E乳帮助保湿,促进皮肤屏障修复。日常接触水时建议佩戴防水敷料,减少化学洗涤剂刺激。
若脱皮区域出现明显红肿热痛、黄色分泌物或伤口裂开,可能提示继发细菌感染。常见于糖尿病患者、长期沾水或未规范换药的人群。需及时就医进行创面评估,必要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外用抗生素。深部感染可能需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控制。
拆线后1-2周内应避免提重物或剧烈活动,防止伤口张力过大。观察期间若脱皮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到手足外科复查。日常可增加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摄入,如胡萝卜、西蓝花等,有助于上皮组织再生。
瘫痪病人的生存时间通常为5-30年,具体与瘫痪原因、并发症管理、护理质量等因素相关。
瘫痪病人的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基础疾病控制是关键。脑血管意外导致的瘫痪若及时进行康复训练,配合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生存期可能接近10年。脊髓损伤患者若损伤平面较低且无严重感染,通过规范护理和呼吸功能锻炼,生存期可达15年以上。高位截瘫患者因易发生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需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定期翻身,生存期通常为5-15年。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生存质量,吞咽功能障碍者需通过鼻饲或胃造瘘保证营养摄入,营养不良会显著缩短生存期。心理干预同样重要,抑郁情绪可能加速病情恶化,家属应配合专业心理疏导。
建议每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使用气垫床减少压疮风险,定期监测肺功能和泌尿系统状况。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吞咽困难者可选择匀浆膳。环境温度宜保持在24-26摄氏度,避免着凉诱发呼吸道感染。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现发热、尿液浑浊等感染征兆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