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椎间盘突出针灸穴位

| 1人回答 | 6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椎间盘突出针灸穴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禚洪庆
禚洪庆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椎间盘突出可通过针灸缓解症状,常用的穴位包括腰部的阿是穴、大肠俞、肾俞和督脉上的腰阳关,同时需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以改善疼痛和恢复功能。
1、椎间盘突出的原因
椎间盘突出往往由椎间盘退变、过度负重或姿势不当引起。长时间保持单一体位,如久坐、弯腰搬重物,会增加椎间盘压力,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甚至无力。肥胖、缺乏运动、老龄化及遗传因素也是重要诱因。
2、针灸治疗常用穴位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压迫和减轻炎症反应:
阿是穴:这是病痛点所在的穴位,因人而异,可以直接缓解局部疼痛。
大肠俞:位于腰部两侧,用于改善下肢麻木和增强腰部功能。
肾俞:帮助滋养身体、补养肾气,从而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腰阳关:督脉上的重要穴位,用于舒筋活血,缓解椎间盘突出带来的不适症状。
针灸频率建议每周进行2~3次,需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操作,避免自行治疗可能引发的风险。
3、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在针灸之外,也应考虑配合其他非手术疗法和日常调养:
牵引疗法:通过缓慢拉伸脊柱,减轻椎间盘压力。
康复训练:例如小燕飞、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强化腰背部肌肉,增强脊柱稳定性。
热敷与理疗: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神经根水肿。
饮食调理:多摄入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腐、鱼类以及新鲜蔬菜,促进骨骼与软组织修复。
若症状持续加重,包括行动困难、大小便失禁,应及时就医,考虑手术治疗,如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镜手术等。
通过针灸与综合性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建议患者遵医嘱开展规范治疗,并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姿势调整与锻炼,防止病情复发或恶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骨折好转的四个迹象

骨折好转的四个迹象包括疼痛减轻、肿胀消退、功能恢复以及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愈合。通过观察这些迹象,可以初步判断骨折的恢复情况,但需要结合医生的建议与科学诊断确保康复进程。 1、疼痛减轻 骨折后的疼痛通常是最明显的症状之一,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疼痛会逐步缓解。急性疼痛在固定处理后通常会迅速减轻,而在骨痂形成及骨组织重新塑形的过程中,患者会感到残余的不适或轻微酸胀。若疼痛在一段时间内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复查,排除骨折移位或感染等并发症。 2、肿胀消退 骨折处周围的组织水肿常常伴随轻到中度的淤血,随着炎症和损伤反应的逐步消退,肿胀会慢慢缓和。如果患者发现固定区域的水肿长时间未消,或突发新肿胀,应关注是否存在静脉血栓、感染或过早负重导致的二次损伤。 3、功能恢复 骨折好转期间,受损部位的活动能力和力量逐步恢复,例如手脚可以轻微活动,负重能力提高。康复锻炼是功能恢复中的关键步骤,建议在专业康复师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过早活动导致骨折部分移位或愈合延迟。 4、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愈合 X光或CT影像是判断骨折愈合最可靠的依据。骨痂的出现说明骨折端的稳定性增加,但完整重塑和功能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一些复杂性骨折如关节内骨折,可能需要更精细的影像分析,并结合医生的临床评估。 骨折好转需要科学的监控与系统的康复计划,出现疼痛加重、肿胀反复等异常应及时就医。任何阶段都建议遵从合理规划康复锻炼与饮食,确保全方位恢复。注意避免过早负重或高风险动作,以免影响骨骼重建和功能恢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