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甲状腺萎缩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黏液性水肿、心血管疾病及生长发育障碍。后果按严重程度从轻度代谢异常到器官损伤排列。
1、代谢减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表现为怕冷、体重增加。需通过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定期监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2、皮肤改变真皮黏多糖沉积引发黏液性水肿,特征为面部浮肿、皮肤干燥。严重时需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配合口服甲状腺素治疗。
3、心脏损伤长期甲减可导致心动过缓、心包积液,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治疗需在纠正甲减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药物。
4、神经损害婴幼儿期发病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智力低下,成人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新生儿筛查异常者需在出生2周内开始甲状腺素治疗。
确诊甲状腺萎缩后应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保持均衡饮食并控制碘摄入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
恶性黑色素瘤中晚期可通过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等方式治疗。病情进展与肿瘤浸润深度、转移范围、基因突变等因素相关。
1. 手术切除:适用于局部病灶控制,广泛切除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可降低复发概率。术后需配合病理检查明确分期。
2. 靶向治疗:针对BRAF、CKIT等基因突变采用维莫非尼、达拉非尼等药物,抑制肿瘤生长信号通路。治疗前需完成基因检测。
3. 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可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适用于转移性患者。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需监测。
4. 放疗:用于骨转移或脑转移的姑息治疗,缓解疼痛及神经症状。立体定向放疗可精准定位病灶。
治疗期间建议保持高蛋白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疗效,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