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4次阅读
哺乳期乳腺炎可通过乳房红肿热痛、发热寒战、乳汁异常及硬块形成等症状判断,常见诱因包括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及哺乳方式不当。
1. 红肿热痛乳房局部皮肤发红、温度升高伴随持续胀痛,可能由乳汁淤积导致导管阻塞引起。建议增加哺乳频率,哺乳前热敷促进排乳,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
2. 发热寒战体温超过38.5℃伴随畏寒,提示可能发生细菌感染。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感染。
3. 乳汁异常乳汁中出现脓液或血性分泌物,多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应立即停止患侧哺乳,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苯唑西林等耐酶青霉素类药物。
4. 硬块形成乳房触及边界不清的硬结,可能由乳腺组织炎症水肿导致。可通过手法按摩配合冷敷缓解,若48小时未消退需超声检查排除脓肿形成。
哺乳期需保持乳头清洁干燥,采用正确衔乳姿势,发现异常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避免发展为乳腺脓肿需切开引流。
哺乳期验血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是乳腺炎,也可能是乳汁淤积、上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1、乳汁淤积哺乳期乳汁排出不畅可能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引起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可通过热敷按摩促进排乳,必要时使用吸奶器辅助。
2、乳腺炎细菌感染引发的乳腺炎常伴随乳房红肿热痛、发热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严重时需静脉用药。
3、上呼吸道感染哺乳期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可能引起C反应蛋白升高。可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注意佩戴口罩避免传染婴儿。
4、伤口感染剖宫产或会阴侧切伤口感染也会导致炎症指标异常。需检查伤口情况,必要时进行分泌物培养,使用外用消毒液处理。
建议哺乳期女性出现发热等不适及时就医,完善乳腺超声等检查,用药期间遵医嘱调整哺乳方式,保持乳头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