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调理、局部护理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自身免疫异常、感染因素、哺乳期乳腺管阻塞、外伤刺激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抑制炎症反应,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反复发作病例,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用于合并细菌感染时。
2、手术治疗病灶切除术适用于局限型病变,乳房区段切除术用于范围较大者。术后需配合药物防止复发。
3、中医调理采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内服外敷,配合针灸改善局部循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
4、局部护理急性期冷敷缓解肿痛,保持乳房清洁干燥。避免挤压病灶,穿着宽松内衣减少摩擦。
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乳腺超声,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哺乳期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喂养方式。
乳腺炎肿块变硬可能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脓肿形成、炎性乳腺癌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是否化脓。
1、乳汁淤积哺乳期乳腺导管阻塞导致乳汁滞留,形成硬结伴红肿热痛。建议定时排空乳汁,局部冷敷缓解肿胀,可遵医嘱使用蒲公英颗粒、乳癖消片、红金消结胶囊等中成药。
2、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入侵引发急性炎症,硬块表面皮肤发红发热。需进行抗生素治疗,常用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等药物,配合芒硝外敷消肿。
3、脓肿形成感染未及时控制导致局部化脓,肿块质地硬且可能有波动感。需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严重时需静脉输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炎性乳腺癌罕见但需警惕的恶性病变,表现为快速增长的坚硬肿块伴橘皮样改变。需立即进行乳腺钼靶、活检等检查,确诊后需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
哺乳期女性出现硬块应暂停患侧哺乳,穿戴宽松胸罩避免压迫,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及时就医排查脓毒血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