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肠胃炎通常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药物刺激或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主要有诺如病毒感染、沙门氏菌感染、阿米巴原虫感染、非甾体抗炎药刺激、食物过敏等原因。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
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原体,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水样腹泻、呕吐、低热等症状。治疗以补液为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患者需隔离处理排泄物,避免家庭内传播。
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禽蛋、肉类可能导致细菌性肠胃炎,典型表现为腹痛伴脓血便。确诊需进行粪便培养,治疗需用抗生素如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配合乳酸菌素片调节菌群。烹饪时彻底加热食物可有效预防。
接触被阿米巴包囊污染的饮水可能引发阿米巴痢疾,特征为果酱样大便伴里急后重。需通过粪便镜检确诊,常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联合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治疗。疫区居民应避免饮用生水,水果需去皮后食用。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可能损伤胃肠黏膜,导致化学性肠胃炎。表现为上腹隐痛、黑便等。需停用致病药物,改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严重出血时需内镜下止血。
部分人群对海鲜、乳制品等食物过敏可诱发变态反应性肠胃炎,常伴有荨麻疹、血管性水肿。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急性期使用氯雷他定片、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抗过敏,日常需严格规避过敏食物。
肠胃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急性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蒸蛋、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避免辛辣、生冷及高脂饮食。餐具需煮沸消毒,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高热、血便等表现,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