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酒精中毒导致的肾衰竭通常较为严重,可能危及生命。酒精中毒可直接损伤肾脏细胞,同时诱发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继发性损害,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尿毒症。
酒精中毒引发肾衰竭的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表现为尿量骤减、血肌酐快速上升。二是大量饮酒后呕吐、出汗造成的体液丢失会引发肾前性氮质血症,严重脱水时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可能发展为急性肾皮质坏死。患者会出现少尿或无尿、全身水肿、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部分病例伴随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少数长期酗酒者可能出现慢性肾脏损害。乙醇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持续攻击肾小球基底膜,逐渐导致肾小球硬化,同时酒精性肝病引发的门脉高压可加重肾脏淤血。这类患者肾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后期可能需要血液透析治疗。部分病例在戒酒后肾功能有部分恢复可能,但已形成的纤维化病变不可逆。
出现酒精中毒相关肾衰竭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治疗包括血液净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措施。日常需严格戒酒,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高危人群应避免空腹饮酒或过量饮酒,饮酒后及时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