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儿童体温38.5℃时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退烧药,主要考虑因素有发热原因、精神状态、基础疾病等。退烧药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但须严格遵医嘱。
1. 发热原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持续3-5天,若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可先物理降温。细菌感染需就医明确诊断,家长需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等检查。
2. 精神状态孩子玩耍进食正常时不必急于用药。若出现嗜睡、拒食或烦躁,家长需立即测量体温并记录变化,体温超过38.5℃且伴随不适时可考虑用药。
3. 基础疾病有热性惊厥史或心肺疾病患儿需更积极控制体温。家长需备妥退热贴和退烧药,体温达38℃时即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等剂型。
4. 药物选择儿童退烧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颗粒、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等剂型。家长需注意不同月龄的用量差异,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烧药。
保持室内通风,适量补充水分,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体温持续不退或出现抽搐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
新生儿呼吸急促可能由生理性过渡期、环境温度不适、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护理方式、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
1、生理性过渡期: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短暂呼吸急促,与肺液吸收有关,无须特殊治疗,建议家长保持婴儿侧卧位并监测呼吸频率。
2、环境温度不适:过热或过冷环境可能导致呼吸频率增快,家长需维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穿着适宜衣物,避免包裹过紧。
3、呼吸道感染: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通常伴随发热、鼻塞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利巴韦林气雾剂、布地奈德混悬液等药物。
4、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与心脏结构发育异常有关,常出现口唇青紫、喂养困难,需通过心脏超声确诊,严重者需进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家长发现新生儿呼吸频率持续超过60次/分钟或伴随皮肤发绀时,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保持喂养姿势正确并定期测量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