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促甲状腺激素是怎么产生的

|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促甲状腺激素是怎么产生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健鹏
陈健鹏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其产生受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控,同时受甲状腺激素负反馈抑制。

1、下丘脑调控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经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垂体前叶,刺激促甲状腺激素合成与释放。

2、垂体合成

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合成促甲状腺激素,该过程需要特定基因表达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3、负反馈调节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时,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减少促甲状腺激素产生。

4、昼夜节律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呈现昼夜波动,夜间达到峰值,清晨开始下降,这种节律受生物钟基因调控。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正常促甲状腺激素节律,若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症状应及时检测激素水平。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是癌症吗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不属于癌症,但属于癌前病变,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外阴癌等恶性肿瘤。其处理方式主要有阴道镜检查、活检确诊、局部切除治疗、定期随访。

1、阴道镜检查

通过醋酸染色和放大观察评估病变范围,需配合活检明确病理分级,适用于初次筛查异常者。

2、活检确诊

宫颈锥切或点活检可明确病变程度,区分低度与高度病变,病理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3、局部切除治疗

高频电刀环切或冷刀锥切可清除病灶,适用于持续高度病变者,术后需监测切缘是否干净。

4、定期随访

治疗后每6-12个月复查HPV和细胞学,持续阴性可延长间隔,五年未复发视为治愈。

建议保持规律妇科检查,接种HPV疫苗可预防高危型感染,戒烟有助于降低病变进展风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