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小儿心内膜炎的特征主要有发热、心脏杂音、乏力、皮肤瘀点及脾肿大。小儿心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寒战、食欲减退、关节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发热是小儿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且持续不退。发热可能与病原体侵入血流、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有关,部分患儿伴随寒战或盗汗。若发热反复出现且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需警惕心内膜炎可能。
心脏杂音多因瓣膜赘生物形成或瓣膜损伤导致血流异常而产生。听诊可闻及新出现的杂音或原有杂音性质改变,常见于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区域。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瓣膜赘生物、穿孔或反流等病变。
患儿常表现为活动耐量下降、精神萎靡或嗜睡,与感染消耗、贫血或心功能受损有关。乏力可能逐渐加重,尤其在合并心力衰竭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喂养困难等表现。
皮肤或黏膜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多见于结膜、口腔黏膜或四肢远端。瘀点与微血栓形成或血管炎性反应相关,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奥斯勒结节或詹韦病变等特征性皮损。
脾脏因持续感染而出现代偿性增大,体检可触及左肋缘下肿大的脾脏。脾肿大可能伴随左上腹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脾梗死,表现为突发左上腹剧痛。
小儿心内膜炎需早期诊断和治疗,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活动状态。治疗期间需保证营养摄入,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等,避免剧烈活动。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定期复查血常规、心脏超声等指标。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减少感染风险,出现新发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