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9次阅读
小儿夜间咳嗽可能由过敏反应、环境干燥、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环境、抗过敏治疗、抗感染治疗、抑酸治疗等方式缓解。
1、过敏反应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引发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阵发性干咳伴咽痒。建议家长使用除螨仪清洁床品,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糖浆、孟鲁司特钠颗粒或西替利嗪滴剂。
2、环境干燥卧室湿度不足导致呼吸道黏膜脱水,引发刺激性咳嗽。家长需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睡前适量饮用温水,避免使用加湿器过度加湿。
3、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与鼻病毒、腺病毒感染有关,常伴随鼻塞、低热。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溴索口服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或愈创甘油醚糖浆,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
4、胃食管反流夜间平卧时胃酸刺激咽喉,表现为进食后呛咳、反复清嗓。建议家长抬高床头30度,少量多餐喂养,医生可能开具奥美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或硫糖铝混悬液。
观察咳嗽是否伴随喘息、发热或呕吐,持续一周无改善需就诊儿科或呼吸科,避免自行使用镇咳药物掩盖病情。
四个月婴儿腹泻伴随发烧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补液盐、物理降温、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该症状通常由喂养不当、病毒性肠炎、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母乳喂养需缩短单次哺乳时间并增加频次,配方奶喂养应稀释至原浓度三分之二。每次喂养后竖抱拍嗝15分钟,腹泻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
2、补充补液盐家长需按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Ⅲ,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可选用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或低渗型口服补液散,避免使用运动饮料或自制糖盐水。
3、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家长需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禁用酒精擦浴。可配合退热贴使用,间隔2小时监测体温,持续发热需就医。
4、及时就医出现血便、持续呕吐、尿量减少或囟门凹陷时,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沙门氏菌感染有关,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建议粪便常规检查或血培养检测。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母乳妈妈需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奶粉喂养者可暂时更换无乳糖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