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哪些?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哪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有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等。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

1、钠通道阻滞剂

钠通道阻滞剂如盐酸普罗帕酮片、盐酸美西律片、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适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使用期间需监测心电图,避免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联用。可能出现口干、头晕、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2、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普萘洛尔片、阿替洛尔片等,适用于交感神经兴奋相关的心律失常。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用药期间需注意心率血压变化,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长期使用不可突然停药,需逐渐减量。

3、钾通道阻滞剂

钾通道阻滞剂如盐酸胺碘酮片、索他洛尔片等,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和房颤。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发挥作用。胺碘酮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不良反应,需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和胸片。

4、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如盐酸维拉帕米片、地尔硫卓片等,适用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房室传导。低血压患者慎用,避免与β受体阻滞剂联用。可能出现头痛、面部潮红、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

5、洋地黄类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片、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等,适用于心力衰竭合并房颤。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抑制房室传导发挥作用。需严格监测血药浓度,避免中毒。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视力异常等中毒症状,低钾血症患者风险增高。

心律失常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限制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戒烟限酒。注意监测心率变化,定期复查心电图。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出现心悸加重、持续胸痛、意识丧失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痔疮开刀后注意事项

痔疮开刀后可通过饮食调节、伤口护理、排便管理、药物使用和定期复查等方式促进恢复。术后护理对预防复发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1、饮食调节:术后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和绿叶蔬菜,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排便时的疼痛和伤口摩擦。同时,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每天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以预防便秘。 2、伤口护理:术后伤口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区域,轻轻擦干后涂抹医生推荐的抗菌药膏。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或香精的湿巾,以免刺激伤口。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减少局部摩擦和不适感。 3、排便管理:术后排便需特别注意,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伤口裂开。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坐。如出现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或乳果糖口服溶液,帮助软化大便。排便后及时清洗肛门,避免粪便残留刺激伤口。 4、药物使用:术后医生可能会开具止痛药、抗生素和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如布洛芬片用于缓解疼痛,剂量为每次400毫克,每日3次;头孢克洛胶囊用于预防感染,剂量为每次500毫克,每日2次。 5、定期复查:术后需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伤口愈合情况和病情恢复进展。通常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各复查一次,医生会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出现伤口红肿、渗液或剧烈疼痛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有助于身体恢复。通过科学的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痔疮术后恢复效果将更加理想。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