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乙肝免疫球蛋白一般在暴露后24小时内注射效果最佳,最迟不超过7天,实际时间受到暴露方式、接种者免疫状态、药物剂量、抗体效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皮肤黏膜暴露需立即注射,血液暴露可适当延迟但不超过72小时,性接触暴露建议24小时内完成接种。
免疫功能正常者可适当延长接种窗口期,免疫缺陷者需在12小时内完成注射以确保防护效果。
标准剂量200IU可在7天内提供保护,加倍剂量400IU可将保护期延长至14天,但需遵医嘱使用。
高效价制剂注射后1小时即可检测到抗体,低效价制剂需24小时才能达到有效浓度,不同批号效价存在差异。
接种后需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出现发热或局部红肿应及时就医复查。
给布氏杆菌病患者拔针时不小心扎到手上存在感染风险,但概率较低。感染可能性主要与伤口深度、患者体液病毒载量、暴露后处理措施、个人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表皮浅层划伤感染风险较低,真皮层破损或深刺伤可能增加病原体侵入概率。暴露后应立即挤压伤口排血,并用流动清水冲洗。
患者处于急性期或未规范治疗时,体液中布鲁氏菌浓度较高。接触高病毒载量体液后建议72小时内预防性使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
规范执行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可降低感染风险。暴露后需用碘伏消毒,并采集双方血液样本送检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发生感染。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疫苗接种可提供一定保护作用。
建议暴露后立即上报院感科,在感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血清学监测,观察期间避免接触生鲜奶制品等高危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