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通常提示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嗜酸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相关。
1、支气管哮喘气道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痉挛,表现为反复喘息和咳嗽。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吸入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孟鲁司特钠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导致气道重塑,伴随咳痰和活动后气促。常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福莫特罗吸入剂、羧甲司坦口服液等药物改善肺功能。
3、过敏性鼻炎鼻部过敏反应可能诱发气道高反应性,伴鼻痒和喷嚏。推荐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玉屏风颗粒等药物缓解症状。
4、嗜酸性支气管炎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发慢性咳嗽,痰液检查可见嗜酸粒细胞增高。可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阿奇霉素片、苏黄止咳胶囊等治疗方案。
建议避免接触冷空气和过敏原,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症状持续加重时需及时呼吸科就诊复查。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症状通常在3-5天达到高峰,实际病程进展受病毒载量、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态等因素影响。
1、病毒载量病毒复制高峰期多出现在感染后第2-4天,此时鼻咽部分泌物中病毒载量最高,传染性及症状表现最为明显。
2、年龄因素婴幼儿及老年人症状高峰出现较早,可能在感染后48小时内迅速进展为喘息或呼吸困难,需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
3、基础疾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患者,病程第3-6天易出现急性呼吸窘迫,可能需氧疗支持。
4、免疫状态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毒清除延迟,症状可持续7-10天,部分会继发细菌性肺炎等并发症。
建议保持室内湿度50%-60%,出现呼吸频率增快或喂养困难时应及时就医,6月龄以下婴儿可考虑帕利珠单抗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