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二型糖尿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可通过血糖控制、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并发症管理等方式实现临床缓解。疾病管理效果与胰岛功能保留程度、治疗依从性、病程长短等因素密切相关。
1、血糖控制通过定期监测和个性化控糖目标,多数患者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血糖仪监测配合动态血糖仪使用有助于精细化调整治疗方案。
2、生活方式干预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配合抗阻训练,饮食采用低升糖指数模式,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体重减轻5%-10%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
3、药物治疗二甲双胍为基础用药,可联合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降糖药。胰岛素治疗适用于β细胞功能显著衰退者。
4、并发症管理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神经病变筛查。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6mmol/L。
建议建立包含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多学科管理团队,长期坚持综合治疗可维持血糖稳定并预防并发症发生。
三度单纯性甲状腺肿可能由碘缺乏、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碘治疗、药物替代、手术切除、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
1. 碘缺乏:长期饮食中碘摄入不足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大,可通过食用加碘盐、海带等补充,严重时需口服碘化钾溶液。
2. 合成障碍: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缺陷等遗传性疾病影响激素合成,常伴随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替代治疗。
3. 遗传因素:家族性甲状腺肿与TSHR基因突变相关,患者多表现为弥漫性肿大,可选用甲巯咪唑抑制甲状腺功能,必要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4. 自身免疫:甲状腺生长免疫球蛋白异常刺激导致滤泡增生,可能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需使用丙硫氧嘧啶控制症状,配合超声定期评估肿物变化。
日常需限制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避免压迫颈部,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及超声,出现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