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要做什么检查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要做什么检查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需要尽早进行血液检查、肝功能检查和凝血功能检查,来评估中毒程度和可能的器官损伤。早期检测和及时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风险,最大限度保护肝脏功能。
1、血液检查
血液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监测是判断中毒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建议在服药后4小时采血,检测药物浓度,并结合Rumack-Matthew曲线评估毒性水平。如果浓度过高,说明中毒风险显著,需要立即展开治疗,例如使用解毒药N-乙酰半胱氨酸。
2、肝功能检查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引发急性肝损伤。需检查肝酶如AST、ALT的水平以及胆红素指数,以判断是否出现肝功能异常。如指标显著升高,应尽早采取保护肝脏的措施,例如提高补液量或进行药物干预。
3、凝血功能检查
严重中毒可导致肝脏无法正常合成凝血因子,增加出血风险。通过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可以判断凝血功能受损程度。一旦发现异常,应进行维生素K补充或考虑其他对症治疗方案。
4、辅助检查
在严重中毒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进行肾功能检查如监测肌酐和尿素氮,以及电解质检测,以评估是否存在多器官损伤。同时,心电图、腹部超声等也可能有助于排查其他并发症。
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预后的关键。中毒后的24小时至72小时是肝功能恶化的高风险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必要时住院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人为什么会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由身体对高海拔地区低氧环境的不适应引起的,主要体现在头痛、恶心、乏力等症状。具体原因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空气含氧量低、气压下降、生理特点如肺部和心脏对氧气代谢的适应性不足、以及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 1、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一些人天生对高海拔环境更敏感,可能与遗传相关。如在高原长期生活的藏族居民,其家族基因进化出更高效的氧气利用能力,而其他首次进入高原的人适应能力较弱。遗传是个体是否易发高原反应的基础。 2、环境因素: 高原因海拔高而导致空气中氧气含量显著降低,通常下降了20%-50%。同时,气压也会降低,人体中氧气交换效率随之下降。这种氧气稀薄的情况下,呼吸增加的频率仍难以满足身体耗氧需求,导致低氧性缺氧,引发头疼、胸闷、失眠等现象。 3、生理因素: 身体耐氧能力因人而异,例如平时体质偏弱、心肺功能不佳、贫血等情况的人更容易出现高原反应。短时间内从低海拔快速到达高海拔如飞机登山旅程,身体未能缓冲适应,也会加剧反应。 4、身体健康状况: 从健康角度看,某些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问题、贫血等使人对高海拔的适应能力下降,也更易导致症状严重化。因此高原旅行前,身体健康状态需要特别关注,并选择合适时间和路线,循序渐进为身体适应过程争取时间。 应对高原反应的治疗及缓解方法 1、药物干预: 使用乙酰唑胺如Diamox,帮助身体适应低氧环境,提前2天用药能够降低反应风险。 地塞米松,可缓解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和轻度脑水肿,但需遵医嘱使用。 吸氧设备是快速缓解缺氧症状的有效手段,特别适合症状严重者。 2、健康管理: 增加蛋白质摄入,适量吃高氧代谢食物如牛肉、菠菜。 保持温暖,避免剧烈运动,减少体力消耗。 前往高原前适当锻炼心肺功能,提升身体耐氧能力。 3、登高策略: 遵循“逐步适应”原则,每天攀升不宜超过300-500米,留出时间让身体适应海拔变化。 避免快速进入极高海拔地区,入住低海拔区域休整数日再上升。 高原反应是人体的正常应对机制,但做好科学预防和及时干预可降低影响,如果反应严重或症状持续,请及时就医以避免出现更复杂的高原病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