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福强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是动脉血管内壁因脂质沉积、钙化及纤维化等导致管腔狭窄、弹性下降的病变,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根据病因大致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多个方面,同时亦可通过生活干预及药物治疗延缓进展。
1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是导致动脉硬化的重要风险。血脂代谢异常、家族高血压或冠心病病例较多的人群,其动脉硬化风险显著升高。这类人群需定期体检,尤其关注血脂、血压和心电图的变化。
2环境因素:长期不健康的饮食、吸烟、过量饮酒或缺乏运动是常见的外部诱因。高脂、高盐、高糖饮食会加速脂斑形成,吸烟中的有害物质更会损伤血管内膜,增大硬化风险。建议:少吃油腻食物,增加水果、蔬菜摄入,戒烟限酒,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3生理因素:年龄增长、长期精神压力及激素水平变化如停经后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也会加速动脉硬化。老年人定期监测血脂,保持良好作息,学习压力管理方法非常必要。
4病理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慢性疾病是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病理基础。高血压会直接增加血管壁压力,糖尿病则因高血糖加快血管内膜损伤。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病情控制,例如高血压患者可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等药物,糖尿病患者可采取二甲双胍或胰岛素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可咨询使用他汀类药物。
动脉硬化通过多种因素影响血管健康,但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疾病管理及必要的药物治疗进行有效延缓。定期体检和早期干预对于预防其向心梗、中风等严重后果发展尤为重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低密度脂蛋白是怎么回事

低密度脂蛋白可能由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肥胖、遗传因素、肝脏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治疗、控制体重、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 1、饮食不均衡: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是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豆类、坚果等,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每日饮食中应控制总脂肪摄入量在总热量的30%以下。 2、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降低体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时增加低密度脂蛋白。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有效改善血脂水平。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3、肥胖:体重超标或肥胖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脂质代谢,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通过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BMI应保持在18.5-24.9之间。 4、遗传因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异常升高。这类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脂,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进行治疗。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需要终身服药。 5、肝脏代谢异常:肝脏是脂质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保护肝脏健康,避免过量饮酒、滥用药物等行为,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对于肝脏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可以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橄榄油、亚麻籽等,同时减少红肉、加工食品的摄入。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如每周进行3-5次快走或慢跑,配合2-3次力量训练。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