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夏天吃海鲜需注意食材新鲜度、烹饪方式、过敏风险和个人体质适应,主要有彻底加热、控制摄入量、避免生食、谨慎选择品种等关键点。
1、彻底加热海鲜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建议沸水煮制超过5分钟或高温油炸,贝壳类需开口后再持续加热3分钟,避免凉拌或半生食用。
2、控制摄入量每周建议不超过500克,高嘌呤海鲜如沙丁鱼、带鱼可能诱发痛风,慢性肾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3、避免生食生蚝、三文鱼等可能含创伤弧菌和异尖线虫,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应完全避免,食用前需经零下20度冷冻杀菌处理。
4、谨慎选品种避免选购死亡超过2小时的甲壳类,河豚等有毒品种须经专业处理,野生海鲜需确认捕捞水域无污染。
食用后出现皮肤瘙痒、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搭配姜醋汁有助于杀菌,同时避免与大量维生素C同服以防砷化物转化。
面部皮肤过敏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护肤品成分及皮肤屏障受损有关,表现为红斑、瘙痒、脱屑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物。
1、遗传因素特应性体质人群更易发生过敏反应,建议家长关注儿童过敏史,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急性期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2、环境刺激花粉、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可通过接触面部引发反应,外出建议佩戴口罩,室内定期清洁,症状明显时可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3、护肤品成分防腐剂、香精等添加剂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建议选择无添加配方产品,出现过敏立即停用并用生理盐水湿敷。
4、皮肤屏障受损过度清洁或角质层损伤会增加过敏概率,需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修复霜,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
日常避免频繁更换护肤品,过敏期间减少化妆,使用30℃以下温水洁面,若反复发作需检测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