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后背肩胛骨下方疼痛可能由肌肉劳损、姿势不良、颈椎病、胸椎关节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理疗、药物缓解、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肌肉劳损长时间伏案或搬运重物导致斜方肌、菱形肌等软组织损伤,表现为局部酸胀压痛。建议局部热敷配合休息,避免重复负重动作。
2、姿势不良长期含胸驼背会使肩胛骨稳定性下降,刺激周围神经引发牵涉痛。需调整坐姿并使用腰背靠垫,可进行YTWL字母操强化肌肉。
3、颈椎病可能与神经根受压或交感神经刺激有关,常伴颈部僵硬、手臂麻木。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
4、胸椎关节紊乱小关节错位可能刺激肋间神经,疼痛随呼吸加重。需通过整脊手法复位,严重者需行胸椎微创松解术。
日常注意避免单侧背包,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疼痛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下肢麻木时应及时就诊。
脚踝骨折可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强化训练、平衡训练、负重训练等方式康复。康复训练需根据骨折愈合阶段循序渐进。
1、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使用弹力带辅助踝关节背屈跖屈,后期可主动进行画圈训练,每日3组每组10次,避免暴力牵拉。
2、肌力强化训练骨折愈合中期开始小腿三头肌等长收缩,后期采用抗阻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内翻外翻练习,逐步增加阻力强度。
3、平衡训练单腿站立从扶墙过渡到独立完成,配合平衡垫训练,每次维持30秒,每日5组,改善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
4、负重训练拆除固定后从部分负重过渡到完全负重,初期使用助行器辅助,配合水中行走减轻关节压力,逐步恢复步态稳定性。
康复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愈合情况,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可配合冷敷缓解肿胀,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