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主要表现为心房快速不规则颤动,导致心跳紊乱。房颤可能由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酗酒、老龄化等因素引起,通常伴随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
1、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房结构重塑,进而诱发房颤。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通过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等方式控制血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等。
2、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瓣膜病变会改变心房血流动力学,易引发房颤。典型症状包括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中度患者可通过利尿剂减轻症状,严重者需考虑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会加速心肌代谢,诱发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常伴有多汗、体重下降、手抖等表现。治疗需针对甲亢病因,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或放射性碘治疗。
4、酗酒:
过量酒精摄入会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节假日大量饮酒可能引发"假日心脏综合征",表现为突发房颤。建议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男性)或15克(女性),发作期间需严格戒酒。
5、老龄化:
随着年龄增长,心房纤维化程度加重,60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显著上升。老年患者易出现头晕、运动耐量下降等非典型症状,需定期进行心电图筛查,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
房颤患者日常需限制咖啡因摄入,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悸。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深海鱼类、橄榄油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内。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可能减轻心悸症状,同时需定期监测脉搏,发现心律不齐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