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冠心病

冠心病是怎么得来的呢

| 1人回答 | 9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冠心病是怎么得来的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馨月
张馨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主治医师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疾病。其形成与遗传、环境、生理、外伤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需从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多方面入手。
1、遗传因素
冠心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冠心病病史,尤其是直系亲属在较年轻时发病,个体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脂代谢异常、血管壁功能缺陷等问题,进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并干预。
2、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冠心病的重要诱因。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患病风险。高脂饮食会导致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缺乏运动则会导致代谢紊乱,增加肥胖和高血压的风险。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建议采取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也会影响冠心病的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男性在更年期前患病风险高于女性,但女性在绝经后患病率迅速上升。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这些疾病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速斑块形成。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降糖药和他汀类药物。
4、外伤与病理因素
严重的外伤或感染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能与冠心病相关。对于存在这些问题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关注心血管健康。
5、治疗与干预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他汀类药物降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等。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可有效改善血管狭窄。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手术)。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运动方面可选择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
冠心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综合干预。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需长期坚持治疗和随访,避免病情恶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首乌藤和夜交藤的区别

首乌藤和夜交藤是同一植物的不同名称,均指何首乌的藤茎,二者并无本质区别。

首乌藤为中药何首乌的干燥藤茎,学名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在《中国药典》中收录为“首乌藤”。夜交藤是首乌藤的别名,源于其藤茎夜间相互缠绕生长的特性。两者在药材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上完全一致,均具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如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等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等活性。临床使用时需注意,生品可能含肝毒性成分,需经规范炮制后入药。

使用首乌藤或夜交藤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长期大量服用。日常可配伍酸枣仁、柏子仁等增强安神效果,煎煮时忌用铁器。过敏体质者慎用,孕妇及肝功能异常者禁用。储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霉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