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的副作用程度因人而异,通常化疗的全身性反应最明显,放疗以局部损伤为主,靶向治疗相对精准但存在特异性不良反应。
1、化疗:化疗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常见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脱发等全身性副作用,部分药物可能引起肝肾毒性。
2、放疗:放疗副作用集中于照射区域,如头颈部放疗导致口腔黏膜炎,胸部放疗引发放射性肺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灼伤样反应。
3、靶向治疗:靶向药物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常见皮疹、腹泻、高血压等,不同靶点药物差异较大,部分可能引发心脏毒性或间质性肺炎。
4、个体差异: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治疗方案组合等因素均会影响耐受性,部分患者对靶向药物敏感度低可能需联合化疗加重负担。
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器官功能,任何不适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血压持续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属于轻度高血压,多数情况下需警惕但无须过度恐慌。长期未控制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主要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肥胖、慢性肾病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家族高血压病史可能增加患病概率,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可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或氢氯噻嗪等药物控制。
2、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饮食、缺乏运动或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血压波动,需减少钠盐摄入并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
3、肥胖:体重指数超过标准值会加重心脏负荷,可通过低脂饮食和热量控制减轻体重,伴随头晕症状时需排查代谢综合征。
4、慢性肾病:肾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继发性高血压,通常伴随夜尿增多或水肿,需完善尿常规检查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并记录,饮食中增加芹菜、深海鱼、燕麦及黑木耳等有助于调节血压的食物,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体位变化。